7月15日,“智慧赋能水安全,数窥江河守安澜”350vip浦京集团官方授权长江流域防灾减灾体系与能力现代化调研实践队抵达探寻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第三站——四川成都,前往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水利工程及紫坪铺水库开展实践调研,就四川省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自然挑战、现有防洪减灾措施实施情况、技术创新推广现状及应用效果等展开交流,共同展望科技赋能“水利强省”建设。
实践队首先来到四川省水利厅,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徐尧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亮眼成就和现实阻碍,“面对严峻的自然条件,结合洪涝灾害防御的实际需求,四川省水利厅梳理了适应自身特点的‘上蓄、下排、人退’的总体治理思路,在重点流域修修建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构建具有‘四预’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现代化水文信息感知体系,真正实现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效结合,准确高效支撑灾害防御,取得了可观成效。”
会上,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水情预报处赵国茂向实践队重点介绍了四川雨水情监测预报系统是如何利用测雨雷达让监测预报“抢先一步”,助力山洪防御的,“四川省传统山洪灾害危险区达2.5万余处,尤其是地势崎岖的高山峡谷地带,小气候环境多变恶劣,存在较大监测盲区。测雨雷达以其“把脉”云中雨的本领将洪水预见期延长了近3小时,有效提升了全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目前,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测雨雷达先行试点,已建成测雨雷达5部、在建3部、规划21部,不断筑牢雨水情监测预报的“第一道防线”。
随后,实践队前往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观调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水利工程技术闻名于世,更是长江流域防洪减灾的重要屏障。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充分利用周围的地形和岷江河床弯道饶流的水流规律,很好的解决了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矛盾。实践队了解到,依托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模型,其在汛情调度中实现了预演洪峰与实际洪峰误差低至1.5%,化身防洪“最强大脑”。在岷江上游的重要控制性工程——紫坪铺水库,实践队认识到,其利用水库的蓄洪削峰调节功能,可将岷江上游100年一遇洪峰流量削减至10年一遇下泄,对成都平原的防洪减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实践队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宏伟和精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古代工程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此次调研之旅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四川地区在防洪减灾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更让他们对长江流域的防洪减灾体系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实践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奔赴长江入海口——上海地区深入调研,探寻长江下游的防洪减灾秘诀。
(编辑:董云霞 审核:于敏 左志香)